PP电子

水质分析

常见自来水水质疑问解析

一、关于您看到的水质现象

(一)黄水现象

【现象描述】用户打开水龙头,放出的水发黄,颜色深浅不一,时间长短不一,范围大小不定。

【可能原因】黄色或者接近黄色的自来水是对水的感官性状质量投诉的主体,形成的原因较多,是诸多因素并发造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种:

1)管道的腐蚀、沉淀及粘垢。

输配水管道内的腐蚀、沉淀及黏垢是造成黄水的原因之一。自来水中含有微量的铁离子、锰离子,在管道输送中会被氧化为黄色铁锰氢氧化物沉淀并附着在管道壁上。其次,水对金属管道内壁的侵蚀,造成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使管道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氧化物沉淀。管道中的水垢沉淀一旦遇到流速或流向发生变化或水压波动,极易造成黄水浑浊现象。

2)水压变化引起

水压的变化也会引起管道中黄水的产生。各片区的用水量、供水量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此外,为保证必要的市政工程建设,在管道施工断水时,也会影响到供水管网的压力波动。特别是在管道阀门的快速启闭时,都可能使管道中自来水的流速、流向产生变化。因此,某些无用户尽头管、消防支管等就会发生黄水倒流;同时,管道中存在的沉淀物会随水流浮起,使其剥落,形成黄水。

【处理建议】查明原因,针对处理。

1)当因用户处于管网末梢而自来水经常发黄时,应及时对管网末梢进行放水,放水可采取就近排水阀放水,并要定期放水以保证用户的饮水正常。

2)当外部供水管网水质正常,而用户水质发黄,内部或附近无管道施工等情况时,一般问题产生在二次供水和内部管网上。此时,需要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冲洗。但由于内部管道不属于供水企业管理,当用户投诉有黄水时,物业公司应及时和用户协商解决。

【科学解释】正常情况下,只要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即可放心使用。而且要是铁锈引起的黄水,对身体没有毒性,人的血液含有铁和水,水中铁对人体无毒性,因此国家是根据人的感官及味觉的接受程度才规定了水中铁的限值标准。所以用户不必恐慌。遇到这种情况应分清原因,及时向物业公司或供水企业反映。属于结算水表用水端以前范围内造成黄水现象的,供水企业会及时排查处理。

(二)白水现象

【现象描述】用户从水龙头中放出的自来水呈乳白色,静置片刻后即澄清。

【可能原因】白水,也称为“牛奶水”。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供水管网中溶入了空气,经压力作用分解成微小气泡(凭肉眼观察不到),气泡的紧密排列就会感觉到流出的水呈乳白色。这种情况下,水质不受影响,只需在容器中静置一两分钟后,随着气泡消失,水自然会变清。等管道中的空气排尽后,此现象就会消失。

【处理建议】这种现象是由于气体溶入自来水中,不影响饮用,是对身体无害的,无须处理。

(三)水变蓝

 image.png

(四)烧开后白色浑浊

【现象描述】用户烧开水后,出现白色沉淀、浑浊、白色漂浮物、结垢等现象。

【可能原因】天然水中一般都存在硬度,其主要成分是钙和镁,加热后与水中存在的碳酸氢盐结合形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白色沉淀。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任何天然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硬度,加热后都会生成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多少和水中硬度大小有关

【处理建议】正常现象,沉淀对健康无影响。

【科学解释】天然水中有一定的硬度存在,产生沉淀或结垢是正常现象,水中的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硬度是矿物质的一种,纯净水是不结垢的,但没有矿物质。产生的沉淀对健康不会造成影响,适量饮用富含钙离子与镁离子的水是有益健康的。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发达国家也没有推荐硬度的健康基准指导值,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硬度的限值是从节能的角度提出的,硬度高会引起人体结石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五)绿水现象

【现象描述】水龙头放出自来水后,颜色是绿色的。

【可能原因PPR管道透光导致微生物和藻类滋生。这种PPR管作为全塑管,不能有效阻隔强光照射,且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易导致微生物和藻类植物的滋生。PPR管内壁藻类残体可随水流脱落,烧水时水中碳酸钙、硫酸镁结垢过程中包裹藻类细胞中的叶绿素,形成绿色水垢;管内藻类滋生严重的,水中叶绿素含量较高,导致绿水现象;藻类代谢产生的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等嗅味物质造成了饮用水的腥臭味

【处理建议】将自来水多放一会儿,到清澈时为止;或更换合格材质的管道。

(六)电解棒现象

【现象描述】有人为宣传纯净水,用电解棒分别插入自来水和纯净水中,插上电源后,自来水中呈现出明显的黑色或暗绿色并冒出大量的气体,而纯净水中无变化,或仅仅出现淡淡的黄色。以此来说明自来水中有有害杂质,不能饮用。

【可能原因】所用的电解棒是铁棒,我们看到在自来水中的颜色是铁形成的。当电解棒插入水中,通电后,就形成了一个电解池。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水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放出;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中的铁原子失去电子,生成铁离子,继而生成暗绿色的氢氧化亚铁和橙黄色的氢氧化铁,两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就是黑色。水中两个电极之间的导电靠的是水中的矿物质(电解质),形成颜色深浅与矿物质含量的多少有关

【科学解释】自来水中存在大量的矿物质,导电作用强;而纯净水中无或很少矿物质,导电性弱。所以表面上看生成的颜色深浅有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只能表明水质含矿物质多少的差别,不能表明水质的差别,这是欺骗消费者的一个例子。

(七)鱼突然死亡

【现象描述】用户用自来水养观赏鱼,给鱼换水后突然发现死亡。

【可能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一般是水中余氯,为保证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水质安全,自来水中要保持一定量的余氯。水中余氯的含量,对人是绝对安全的,但对一般鱼类可能会致死

【处理意见】自来水不适合养鱼、浇花。不建议用户直接用自来水养鱼浇花,应事先放置1~2天后使用。

二、关于您闻到的水质气味

(八)水中的药味

【现象描述】从水龙头中放出的自来水有药味,但烧开后消失。

【可能原因】用户反映水中有药味,一般都是对水中氯味的反应。为保证饮水安全,在水处理过程中,必须进行加氯消毒,为保证消毒效果,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管网水中必须有一定量的余氯存在,以防止管网二次污染。对水中余氯的要求是出厂水游离氯大于0.3m/L,管网末梢水大于0.05mg/L。由于有些的管网较长,正常情况下,为保证管网末梢有余氯的存在,出厂水余氯的含量要高一些,距水厂近的用户会感觉到氯味会更大一些

【处理建议】自来水中有氯味是正常的,只要延长煮沸时间,即可以去除氯味。

(九)水中的腥、臭味

【现象描述】用户打开水龙头,放出的水发黄,颜色深浅不一,时间长短不一,范围大小不定。

【可能原因】主要是由积水引起的,即自来水在管道中留存时间过长,管道中不存在余氯,以至于微生物滋生而产生臭味。腥味的主要来源是藻类繁殖,水中存在铁、泥等物质时,水中也会出现腥味。原水的富营养化,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前提,水流平稳,阳光充分,藻类易疯长。藻类的繁殖地主要在以地表水为原水的水厂的沉砂池、调蓄池,此种情况下,一般投诉的用户比较多,范围很广。如投诉的用户集中在某一区域,一般是二次供水储水池未定时清洗,产生藻类引起

【处理建议】针对水中的臭味,只要定期将管道末端中的陈水排尽,即能解决。藻类一旦生成,目前的传统净水工艺是无法彻底解决的,除非使用深度处理工艺。在没有深度处理工艺的水厂,唯一的办法是控制藻类的繁殖,如:解决原水污染,防止原水富营养化;降低藻类生长条件;在藻类含量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强化净水工艺辅以投加除藻剂解决。

三、关于您尝到的水质口感

(十)口感不好

【现象描述】(1)用户敏感程度不同,对口感的判断有差别,不同的水质类型,口感是有差别的;(2)由自备井改用自来水初期,用户一般都会感觉到口感的变化;(3)有用户将自来水中的余氯判断为异味,这是误判;(4)以上反映是极个别的,若反映人较多、面积较大,可能是管道污染。

【科学解释】无论什么样类型的自来水,都是通过严格检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可以放心饮用。以上变化,一般人不易明显察觉,反映问题的一般是口感较敏感者。若是管道污染等问题,城市供水企业会及时处理。

 

结束语

水质问题复杂多变,但很多现象是正常现象或用户误判。PP电子 始终认真对待每一位用户的投诉与疑问,致力于提供安全、优质的自来水服务。请用户放心饮用,如有任何疑问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24小时供水服务热线0816-2227111。